翻页   夜间
爱中文网 > 诡三国 > 第2524章番文的私货

    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爱中文] https://www.aizw.cc/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    西域就是一个缩小的战国。

    大体上可以这么理解。

    战国是对于春秋之后纷乱的局面的统称,并非真的只有战国七雄而已,就像是西域也是一个西域是个很笼统的名称一样。

    起,可以从大汉国境线开始;止,却没有一个硬性的标准。

    在大汉前后,因为交通的不发达,这种国际上的交往是受到相当大的局限的。相比较而言,大汉跟北方游牧民族距离最近,自然难免锅盖碰锅勺,不定时打打架,但是跟西方的这些游牧民族部落,或是国家,在前期可以说是很少往来,相距遥远,中间一开始隔着匈奴,互相够不着。

    直到汉武帝时期经过近半个世纪,五次大战,才相对来说,在某个时段内消除了北部边疆的安全隐患,具备了打通西域的条件基础,也才有了后来的大汉接连出使西域,对西域各国进行摸底调查,揭开了西域的神秘面纱。

    当时张骞表示,西域有三十六国。

    张骞当时是不是有真切的算过,或者说是以什么样子的标准作为国的单位,已经不可考了。在那个辟谣相当不容易的西汉时期,嗯,现在也不容易,汉武帝想要知道张骞说的是不是真话,相当困难。

    其实历史在发展,局势在变化,所谓的三十六国,可能只是特定历史时期的状况。西域的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其实一直都是持续不断的,国家的数量和版图也自然不可能一成不变的。

    这些西域之中所谓的国家,有大有小,大的相当于后世的省,或是市,小的只有一个乡县,甚至也有相当于一个村落的,把他们说成是国家,其实张骞未免有点夸大其词……

    这就是张骞当时在给汉武帝上缴的文章当中掺杂下去的私货……

    西域的国,是张骞翻译的,在翻译之中,断章取义或是截取片段有意曲解,才是私货这个词语的本意。或许西域里面本身就没有国这个称呼,那个时候西域之中或许叫做联邦,也许叫做联盟,但是可能也有叫做某国,但是张骞统统都给改成了国。

    张骞无疑是聪明人。

    汉武帝也不傻。

    所以在西域三十六国这个词语当中,双方交换了意见,为得就是大汉要秉承的方针和政策。

    张骞叩首,斩钉截铁,回禀陛下,西域确实有三十六国

    陛下不打了罢,三十六国呢!

    心思收一收,先稳国内罢!

    就问陛下你怕不怕!

    汉武帝颔首,爱卿辛苦了!先下去休息吧。

    老子不信!

    老子还没玩,不是,还没有打够!

    再派人出去!

    就算是不打,老子也要折腾一下这些西域众国!

    于是乎,和大汉比较接近的车师国最先倒霉了。车师国,或者叫做姑师国,它确实也一度是抗衡汉朝的急先锋,立场最顽固,态度最坚决。

    因此枪打出头鸟,汉武帝的矛头首先指向该国。对他们采取了瓦解分化的政策,扶植起一个又一个鸽派政权,该国鹰派人物从此失势,再也没有能力对大汉发动侵略战争。

    如今,车师国一分为四,车师前王国,车师后国,车师都尉国,车师后城长国……

    然后当下占据了郭图编撰的西域一十七国之四。

    好吧。

    就算四个。

    乌孙,第五个。

    龟兹、鄯善、于阗、莎车、疏勒、乌垒、焉耆、危须、大小宛、戎卢,还有?S羌……

    如果说张骞的私货,是为了让汉武帝知难而退,那么郭图这大幅度削减的一十七国,又是为了什么?

    结合郭图本身的现状,就大体上能够猜出来了……

    郭图忍不住偷瞄了斐潜一眼,脊背上微微冒汗。

    心中琢磨着,难道说我猜得不对?

    要不多加几个?

    还是说应该少几个?

    应是几国,便是几国,不可擅自增减……斐潜缓缓的说道,就像是知晓了郭图的心思一样,转译编撰之重,乃求「真正」……公则若是做不来,也就罢了……

    郭图一个哆嗦,连忙应声道,属下做得来,还请主公放心!

    斐潜微微点头,不置可否。

    其实斐潜对于西域究竟是一十七国,还是三十六国,并没有多少的兴趣,因为或许对于汉武帝来说,西域三十六国便是世界的尽头,而对于斐潜来说,西域只不过是一个中转站。

    因此郭图根本就没能搞清楚当下转译轩的工作重点。

    郭图以为斐潜盯着的是西域,而斐潜早就将眼光放在更远的地方……

    相比较于郭图的私货而言,斐潜更关心的是从安息还有大秦而来的一些书籍的转译工作。

    毕竟这些才是需要斐潜重点关注的的方面,也是成立转译轩的主要目的。

    人生在世,最怕就是没有目标。

    攀登高峰,还有一个登顶的目标,可是登上山巅的时候,就往往会小天下了,然后觉得所有的山峰都不过如此。

    结果最后才发现,泰山其实是最矮的,越往西,山峰越高。

    直至珠穆朗玛。

    珠穆朗玛之上,还有太空,深空,宇宙……

    正经,只是将孔夫子从圣贤的宝座上拉了下来,而正解……

    郑玄完成的进度不能让斐潜满意。

    斐潜缓缓西汉以来,华夏文明的进步速度便是放明显缓下来,尤其是科学的发展,甚至影响到了后续的封建王朝,呈现出一种相当缓慢,甚至可以说是停滞的状态,这必然是在西汉某个时候出现了大问题。

    这个大问题的指向,就是董仲舒。

    所谓罢黜百家、独尊儒术,是个学术上排他,政治上的禁锢,更是哲学上的谋杀,以孔孟之名义,谋杀墨荀。自此华夏学者儒生的主流,便是进入了彻底的唯心阶段,间或有一二唯物的喊声,也激不起太多的浪花。

    天人感应,便是巩固了天的至高无上,从此华夏之民也封闭了对于天地的好奇心,反倒是去追寻那圣人之言,唯心无物,皓首穷经,向自己的内心世界探求,扩充自己内心固有的良知、良能,或许某一天,会得领悟天道,然后便可了解这世界上的所有的奥秘,看透所有伪装,通晓所有知识,天下万物皆可归于掌握……

    就像是大多数的政策法律法规都有局限性,时不时需要修改和调整一样,董仲舒制定那些理论的时候未必就有千年的祸心,但是他所提出的那些东西,也确实应该调整了。

    而青龙寺大论先正经,后正解,众多人物轮番上台,一步步的铺垫,最终就是要掀翻白虎观,打破董仲舒所带来的禁锢!

    但是这个调整,不是说斐潜一个人说了算。

    历史是有惯性的。

    广大的汉代民众,多数都还是文盲,而掌握知识的大部分士族子弟,儒家弟子又都是几代人,十几代人顺着董仲舒指出来的歪路走过来的,现在要是斐潜大吼一声说你们都走错了,这些人是相信自己的父辈祖辈,还是相信斐潜?

    所以,要有一个敌人。

    汉武帝当年为什么找董仲舒,是因为汉武帝当时内有藩王闹分裂,外有匈奴打秋风,现在么,其实也差不多。

    各地诸侯林立,外界么,虽然北疆和西域被斐潜打得差不多了,但是还有西域之西,南疆之南,北方大漠冷飕飕么……

    可多之士?斐潜的目光停留在了一卷羊皮卷上。羊皮卷上面贴着一张字条,是初步的翻译和其要点整理。

    前一两批收集而来的外文文献很是杂乱,同时也不确定是有些什么价值的,甚至有可能是某个人账本或是对于某个地方的记载,又或是闲暇的故事,像什么一千零一夜什么的……

    斐潜虽说经过后世的阴沟里洗的教导,看着当下这些番邦文字虽说是有些像是ABC,但实际上并不是,甚至还有像是蚯蚓爬一样的文字,或许是阿拉伯文字?斐潜也不太懂。

    但是斐潜知道人名,所以在挑选了几个类似的番邦文字羊皮卷之后,看到了这个可多之士,似乎有一种莫名其妙的熟悉感……

    然后,斐潜拿了起来。

    汉隶书写起来,就是端庄大气,笔墨清晰。当然,更重要的是在羊皮卷外面的这个标注上面写着,收于西域胡商,费二十金。乃泰西名士所言之录,未知其名,音类「可多」是也,故记为「可多之士」。其言类「名学」、「辩学」也,或可一观。

    可多之士?斐潜低声嘀咕。怎么像是什么饮料的牌子?还是什么喷射快餐店的旗号?

    一旁的郭图眉眼明亮,见斐潜对于这个可多之士像是比较感兴趣的样子,连忙上前说道:属下听番胡所言,此卷乃「指不至,至不绝」之意也,类名辩之术……

    叫明白这个文字的胡人来……斐潜翻开羊皮卷,里面歪七扭八的字体,看着有些熟悉,但是实际上拼凑到了一起,却完全不认识。想必当年棒子和矮子在看见华夏文字的时候,也是差不多一样的心情。

    不多时,一个满脸大胡子的胡人来了,见了面又是想要去亲吻斐潜的靴子。看的一旁的郭图眉眼直跳,不知道是觉得他自己确实是拉不下脸来做这样的事情,还是觉得当初自己招揽这个大胡子为什么没来亲郭图自己的靴子……

    可多之士的?斐潜确认。

    amp;amp;%¥……胡人卷着舌头咕噜咕噜,然后又用别扭的汉语解释。

    胡人显然也不是非常擅长汉语,每讲一个字,似乎都是要卡一下,音调怪异,让人感觉就像是在讲什么Onee,Onecargo,Tengpeng一样的让人难受。

    但斐潜在其中,听到了一个让其熟悉的音节,又是追问了一下,低声自己念叨了许久,略微恍然,又是再次确认,便是忍不住眉眼一跳。

    这还是华夏习惯导致的问题。

    大汉名字是两个字,然后加字。士族子弟莫不是如此,所以自然也就以为这个著书之人也是士族,当然也就是两个字的音节。

    但是实际上,这是一个多音节的名字。

    如果斐潜没有猜错的话,这个被郭图等人以为叫做可多的人,其实应该叫做亚里士多德,至于为什么会变成了似乎风马牛不相及的可多……

    鬼知道。

    但是斐潜知道,可以掺杂私货的家伙,找到了。
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(免注册),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