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页   夜间
爱中文网 > 诡三国 > 第2746章都很美

    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爱中文] https://www.aizw.cc/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    许县,皇宫。

    来人,去请中散大夫前来。

    刘协一边继续翻阅着手上的这些风闻录,一边沉声吩咐道。

    黄门宦官领命而去,不多时,刘晔就遵令而来。

    尚书台距离皇宫并不远,但是如果不是刘协有令,这些人都不会来的。

    包括身为皇室宗亲的刘晔。

    刘协看着刘晔上前拜见,目光之中略有一些复杂,但是他很快的掩饰了这些复杂的情绪,先请刘晔坐下,然后才拍着桌案上的这些董遇的风闻录,询问道:这些风闻录,爱卿可曾看过?

    刘协问得似乎是很随意,但是刘晔回答的时候一点都不能随意。

    刘晔低着头,回禀陛下,此乃给陛下的书信,岂能擅自翻阅?

    哦?刘协笑了笑,我说的是西面的那个尚书台……

    啊?这个……刘晔愣了一下,抬起头看了刘协一眼,然后又是低下头去,这个微臣就不知道了……

    呵呵……刘协发出了些笑声,没有继续说下去。

    他说的光是西尚书台么?

    显然也不是。

    刘协很无奈,因为他所有的信息都是经过类筛选的。

    刘晔也很无奈。

    这不就跟和尚头上的虱子一样的事情么,若是没有两个尚书台过目,有那个家伙胆子会那么肥,随意将关中来的东西随意递送到了刘协手上?所以很明显,这些书信风闻录能到了刘协手上,说明至少经过了两处尚书台的手,至少是默许。

    因为董遇是走的官方的路线递送上来的,所以关中的西尚书台肯定知道这些风闻录上面写了一些什么。

    董遇能看到,并且描述出来的事情,其他士族子弟同样也能看到,只不过其他的一些士族子弟并不对董遇所描绘的东西感兴趣而已。

    像董遇这样真心真意,一门心思去求学的,只是少数,还有很多人是怀着各种各样的目的去的。

    对于大多数的士族子弟来说,读书可能都是一个幌子,他们更想要去关中打探知晓关于什么火药,制纸,冶金等等方面的信息,甚至不惜为此出重金收买一些人……

    毕竟山东之内,有传言说斐潜手中有什么墨子秘传。

    还有人言辞凿凿的表示说斐潜其实是上古墨子亲传,是当代墨家矩子,方懂得如此多的新奇技巧云云……

    要是能探寻出一二来,岂不是发达了?

    就算是没有找到什么秘诀,在关中也可以混一个出路,岂不是比在山东打破头挤那些底层小吏要更好,至于读书,那只不过是进身之阶而已,那有能为了读书而去读书的?

    所以,或许在西尚书台看来,董遇的这些风闻录,更像是一个读书人应该做的事情,所以他们没有制止,也没有做出任何的限制。

    这只是或许,也就是表面上的那些东西。….当然,刘晔本能的觉得在其中,西尚书台可能还有一些什么其他的因素,比如一些什么谋划,只不过他没能想得出来……

    所以他也没说。

    更不可能和天子刘协说了。

    刘晔轻咳了一声,将这个略有些尴尬的话题岔开,董巡风忠心社稷,心忧天下,诚实君子,实乃陛下之洪福……

    嗯。刘协点了点头。

    说是书信,其实更像是日记,亦或是调查手册之类的文献。

    董遇确实是实诚人,他喜欢专研学问,然后这巡风之事,多半也是被他当成了一项学问来做了。

    做官和做学问,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,在某些事情上,就像是冰和火不可交融一样。做官很多时候是难得糊涂,有些事情就不能寻根究底,搞得太清楚了往往很多人都遭不住,也就会都想着要将这个乱掀屁股帘子的家伙弄下去。而做学问要是没有寻根究底的精神,什么都是一知半解糊里糊涂,就根本无法专精,更谈不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了。

    至于在某学院之中,那些仪仗着自身地位,压榨弟子,甚至长期霸占第一署名,将真正研究者挤到第二署名的,甚至还要给他自己孩子涂点油抹点彩的那些砖家叫兽,论起来更像是官僚,而不是学者。

    董遇这个巡风使上报的书信,就像是在做学问,和平常那些官吏递送的行文奏章完全不同,不仅是没有浮华的辞藻,甚至读起来有些干巴巴的难受。

    可是,偏偏刘协越看,就觉得越是有味道。

    大汉这个时代的人,都是比较喜欢意会的。不管是官场里面的官话也好,亦或是平日里面的行文也罢,甚至应该是最为严禁,最需准确的图舆,也会是左手画个圈右手画个龙,需要看图人自己意会一下……

    最为关键的是,很多时候表述的时候,那些列出来的数字是虚指!

    刘协之前,还一度以为河宽千丈、楼高百丈之类的是真的,可是等他真的去测量的时候又是傻了眼。同理还有什么身披千斤重甲,上阵可敌万人的猛将……

    而在董遇的巡风记录之中,就几乎没有这些夸大的,或是描绘性的词语,更多的是简单的,直白的表示,使得刘协这么一看,就能对于实际情况有了更透彻的认知

    刘协将其中的几封见闻应当赏。

    当然是会赏赐,这一点不用刘协说,尚书台都会去做的,而且还会做得大张旗鼓,世人皆知。可关键不是赏赐,而是赏赐之后该做一些什么?

    没错!当赏!刘协点头说道,此外,大司农当以此文为准,衡地之得失,弥禾之良莠,增田之亩产,加百姓之获!

    陛下圣明!刘晔低头而拜,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是赞同了刘协的意见,但是实际上在内心则是叹了一口气。

    陛下……

    你这坑,毕竟还是没能躲过去啊!

    刘协看着刘晔领命而去,沉默了半响,便是缓缓的站起,然后离开了宝座,走下了丹阶,站在台阶下面仰头看着上面孤零零的一个座位,看着座位后面黑红为底,金银为线的屏风,然后就那么静静地看着,沉默着,久久未动。

    刘协真的就像是刘晔所料想的那样,长进有限?

    在大殿之前站立了片刻之后,刘协才转过身,往太庙而去。

    刘协觉得,今天他有了一个非常大的收获……

    他找到了一个新的思路。

    刘晔没有表面上看起来的那么忠诚。

    这一点,其实刘协是多少明白一些的,就像是在大殿当中的皇帝宝座一样,也没有看起来的那么美,那么好坐。….看起来一切都很美,但是实际上未必真的美。

    董遇的风闻录也是如此。

    真的就能像是刘协方才和刘晔所言的那样,交给大司农去办,就什么都能办好了?

    显然不可能

    刘协慢慢的在皇宫之内踱步,沿着回廊走。

    回廊之中,雕梁画栋,一切都很美,却限定了刘协走的路线。

    刘协上朝的时候,走的是这一条线路,从大殿往回走,也同样是走这样的一条线路。就算是他在半路上看见了芬芳的花朵,飘飞的蝴蝶,亦或是什么新奇的事物,他都只能是维持着一个天子的威仪。

    因为如果连他自己都不顾天子的威仪了,恐怕这个天下……

    不过,通过了董遇的风闻录,刘协似乎看到了一丝新的方向。

    这个方向是他之前没有考虑过的,但是现在越想却越觉得可行。

    天下,是刘氏的,但是也是百姓的。

    如果没有这些百姓,就算是刘协再有能力,又能如何?

    而对于这些百姓来说,什么才是最为重要的呢?

    是自己这个天子么?

    刘协露出了一丝的苦笑。

    不是的,刘协自己也明白这一点。

    在前方,太庙远看,依旧威严,但是墙角的些许青苔,还有青砖上面积累的尘灰,却让越来越近的刘协在内心之中感受到了一种荒废,就像是董遇在风闻录之中描绘的雒阳情形一样。即便是重建了,又如何能恢复到原本的模样?

    毁掉的,终究会毁掉。

    救不了的,终究还是救不了。

    刘协走进了太庙,按照惯例将宦官全数都赶了出去,然后低着头,给祖宗灵位祭拜,上香,祷告,一套流程走下来,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。

    孔文举……朕保不住了……刘协低声喃喃说道,朕很想保住他……可是现在看来……保不了了……

    在最开始的时候,孔融刚刚被抓,朝野上下似乎都是一阵滔滔,所有人都在议论着孔融,使得刘协也产生了一种错觉,以为孔融是一个重点,而刘协他只要抓住了这个重点,便是可以左右逢源,从中获利。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,孔融的热度在下降,现在似乎已经没有人去议论孔融了,更没有人去关心孔融的生死,这就使得刘协被架在了半空之中,上也上不去,下也难下来。

    刘协想要通过孔融一事,笼络人心的计划,看起来确实很美,但是在执行的过程当中,失败了。他想要举办庆典,集合更多的声音,更多的民意,但是现在刘协发现他的这个庆典还没有举办,原本他以为的民意便已经转向了,使得他的谋划失去了原本的意义。

    不管东西尚书台是什么意思,刘协看到董遇的这些风闻录的时候,想到了一个新的方向。

    民以食为天啊……刘协微笑起来,但笑容很快的又垮了下去,他叹了口气,为什么朕之前就没想到呢?民以食为天啊……这句话还是骠骑告诉我的……

    猛然间,刘协顿了一下。他忽然想起了当年吃过的那一碗难以下咽的糊糊,然后又想到了如今董遇在风闻录之中所写的那些关中农户的情况,不由得长长的喟叹了一声,原来……骠骑……早就说了啊……

    刘协的目光有些发亮,他觉得他发现了其中的奥秘,属于骠骑的真正奥秘!

    让百姓吃得更好,百姓就自然拥戴,若是百姓觉得自己,以及自己的家人吃得一天不如一天,这个王朝还有未来,还有希望么?靠那些官吏,那些士族子弟,就算是皇室血脉,如同刘晔那样的大臣,也不能全数靠得住!

    唯有依靠百姓!

    要在百姓之中取得声名,要在百姓心中占据一定的位置,除了重农,别无他法!

    从今日开始……刘协微笑着,朕就要做一个亲农的大汉天子……

    .

    马月猴年提醒您:看完记得收藏
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(免注册),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