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页   夜间
爱中文网 > 汉世祖 > 第315章 质量最高的一次科举

    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爱中文] https://www.aizw.cc/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    三年一度琼林宴,又是一场文事盛会,此事,已经很有经验了,在负责的官员妥善安排下,一切都井然有序地进行。

    琼林宴的名气,已经传开了,读书人无不向往,参考的士子则无不以与宴为荣。进士及第,虽然只是他们仕途的起点,然而无不怀着一颗激动的心情。有得时候,也不得不承认,大部分文人对于皇家的尊崇、对于制度敬畏、对于礼仪的维护,还是很容易得到最高统治者欢心的。

    因此,即便有“赵宋”的教训在,对于文臣,刘承?也从没有以一种鄙视厌恶的心态看待,反而在建设国家的过程中,大加任用,所不同的,只是刘承?的用人态度与方式。

    以文制武,刘承?也在做,对于一个国家而言,这是十分必要的措施。当了十五年皇帝,刘承?已完全能明白“宋太祖”的那种心理,在发展繁荣、巩固国家统治方面,文人的作用是大于武人的,尤其体现在思想上。

    有一说一,北宋的重文抑武,以文驭武,与太祖皇帝的干系当真不大!至于问题出在谁身上,历史当有公论。

    今科所录诸科进士,人数超过了百人,当然,以进士科的比例最重,超过七成。有些显眼的,是五名医科进士,皇帝对于医学医政的大力支持建设,虽然引发了一些争议,但终究没有太大的反对,生老病死,人生常态,谁能没个病,谁又敢瞧不起治病救人的医者,只是皇帝抬高医务阶级社会地位的政策,让人有些不适应罢了小】

    【说】

    事实上,在这十多年下来,大汉的官僚体系中,也崛起了一股特殊的力量,就是医政官僚。完整医政制度,中枢有太医院,地方设医职,军中还有军医,虽然总体而言,品级都不高,实力还很弱,组织也松散,但终究是一股政治势力,能够发挥一定影响。

    此番中第的医科进士,年纪都不小,最年轻的都有三十多岁,刘承?还特意关注过,两名太医学生,两名医家子弟,还有一名民间名医......

    对于此番所录的进士,刘承?以一种超然的心态打量他们,老老少少,形形色色。或激动,或忐忑,或喜悦,在庄严的皇家园林中,在当权者的打量下,大部分人都显得无所适从,头都不敢高台,只是默默在座,僵硬地附和,动都不敢大动,以免失仪失礼。

    刘承?好奇的是,这些新晋的士子中,能出几个值得大用的人才,有多少能当上官,又有多少能当个清官、好官?

    最引人注目的,还在于头甲三人。状元张去华,榜眼马适,以及探花赵匡义。

    张去华,官宦出身,其父张谊也是一名学识渊博的文才,后唐进士,在汉也曾官至中书舍人。既不大,但气度、眼界显然已开,相较于张去华的风光无限,他倒显得很淡定。

    一直以来,大汉的状元们,除了王朴、李?P之外,在仕途上似乎都没有太好的发展。扈载,英年早逝;董淳,还跟着薛居正编史;至于其他,也显泯然

    相比之下,倒显得探花们,更受皇帝喜爱。似卢多逊、张洎,可是得以入侍御前,使得仕途的起点远超旁人。

    当然,刘承?早已不打算这么干了,否则,探花得到的重视胜过状元,那就削弱状元的地位与意义了。

    至于榜眼马适,大概是头甲三人中,出身最为寒微的了。本为江西籍人,淮南战争后,举家被迁至江北安置,始为汉民。为人勤奋好学,几番地方考试,都名列前茅,及至如今,一举夺得榜眼。从朝廷选材的来源,就已能看出大一统的趋势来了!

    除了一甲三名之外,本科进士,还有不少特殊出身的人,比如吕端、王朴的两个儿子、扈彦珂的孙子、已故宰臣苏禹?的孙子......

    哪怕在皇帝这里留了名,但吕端仍未入头甲。

    同时,本届官宦出身的考生着实不少,皇帝虽然没有过多干预,但考官们的录取,其中是否没有徇私,也不敢保证。像王朴的两个儿子,在其亲身教导下,中进士的能力实则是绰绰有余的。

    同时,这一科所录的士子,应该可以说,素质很高,比往年任何一届都高。

    “此一届,朝廷是录取了不少人才啊!”因此,对于负责今科贡举的刘温叟,刘承?举杯,以此肯定他们的工作。

    对此,刘温叟大松一口气,这一次放榜之后,引起了不小的非议,就是因为所录权贵官僚子弟太多了。若不是刘温叟清正之名,广为人知,只怕就有人高呼作弊了。即便如此,从下面传来的喧嚣,还是让刘温叟颇感压力,而刘承?的这番态度,也是安其心。

    “为国举才,既是职责,又是荣耀,还要多谢陛下信任!”刘温叟老脸上也堆着笑意,心情放松。

    “关于这批士子的去向,吏部当尽快落实安排观政,定要历练出几个堪当大用的人才!”刘承?又朝担任吏部尚书没两年的窦仪吩咐道。

    “是!”窦仪干练地说道。

    在前尚书申文炳逝于任上后,窦仪被刘承?想起了,调回东京,就任吏部。说实话,总有不爽这种强势臣子之时,然而,又喜欢用,刘承?就处在这种矛盾的心理中。

    走了个范质,来了个窦仪,大汉朝廷似乎从不缺刚正之臣。

    这其中,当然体现着刘承?的意志,虽然并不喜欢臣子犯颜直谏,但对于这些年敢于据理力争的人,还是抱有一定敬意的,并且,朝廷中也确实需要一些不同的声音。
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(免注册),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