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页   夜间
爱中文网 > 大明: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> 第一百一十八章 数学在大明是婢女

第一百一十八章 数学在大明是婢女

    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爱中文] https://www.aizw.cc/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    数学可不是西方的舶来品,而是中国人自己的智慧与创造。

    公元一世纪,在张苍、耿寿昌所作的《九章算术》中,第一次提到了“算术”一词。

    算术后又被称为算学、算法。

    在宋元时期,出现了“数学”一词。

    虽然秦汉隋唐,数学发展不错,取得了一系列成果,但真正的数学巅峰时期,还是宋元。

    如北宋沈括,自创了“隙积术”、“会圆术”;南宋秦九韶,发明了“大衍求一术”、“正负开方术”;

    金元时期的李冶,发明了天元术(设未知数并列方程),还有元代朱世杰提出的“四元术”,这可是四元高次多项式方程。

    说来惭愧,到了大明朱允?墒逼冢??У墓饣砸讶徊辉凇

    像是天元术、四元术的高级货,几乎成为了“绝学”,若不是清代有人挖出来,估计后世人都不知道。

    朱允?珊芮宄????且磺醒?实幕?

    如果一个国家没有大量的数学人才,那还怎么得了?

    但直接搬用古人的数学学问,又是不合适的。

    中国古代数学有着一定的局限性,它与农业需求有关,比如计算个粮仓大小,建筑材料长短,土地面积,再整点天文、历法。

    对于商业、手工业之类,他们的关注并不多。

    加上筹算本身的局限,导致数学很难取得突破。

    元代时期,珠算盘的出现,标志着中国古代数学达到最巅峰,也是数学“经世致用”、流传最为深远的产物。

    既然都到巅峰了,自然就要下山了。

    明代朱元璋对于数学的定位,便类似于“婢女”与“奴才”,虽不能少,但也起不到太大作用,勉强留着。

    朱允?墒逼冢??б谰墒浅撩莆奚?模??酥樗悴ε??嬷?猓?克榈难?醴矫娴奶剿鳎?负趺挥小

    没办法,朱允?芍缓们鬃陨险蟆

    要革新国子监课业,不是一件简单的事。

    仅仅是教材一项,便难住了朱允?桑?痰忌桃担?梢匀フ壹父龈簧汤词诳危?痰寂┮担?梢匀フ壹父雠┗В?山痰际?В?宜?ィ

    古代数学缺乏思

    辨,缺乏演绎逻辑,如果不能把这一块补上,照搬照用,那想要实现大教育,不切实际。

    没办法。

    物理化学可以先放一放,可这数学,必须先革新了。

    革新数学,就不能不革新数字。

    如果总写“今有八分之五,二十五分之十六。问孰多?多几何?”之类,那仅仅是写个答案,都需要用毛笔写多久了?

    必须引入阿拉伯数字。

    虽然阿拉伯数字不是阿拉伯人发明的,而是古印度人发明的,但谁让阿拉伯人为这些数字的传播作出了巨大贡献呢。

    “皇上,解缙求见。”

    双喜禀告道。

    朱允?赏范济惶В?档溃骸叭盟??窗伞!

    解缙走入大殿,行礼之后,对朱允?伤档溃骸盎噬希??蛹嗉谰瞥淌χ堋⑺疽嫡胖巧鲜?请辞。”

    朱允?墒种械谋识倭讼拢??房聪蚪忡啤

    解缙拿出两封奏疏,交给双喜,双喜转呈给朱允?伞

    朱允?烧箍?戳丝矗?愣?谝慌裕??偶阜峙??档溃骸安还?褪鞘淞艘怀”缏郏??獾愦煺鄱汲惺懿蛔。?潜闳盟?腔丶野桑

    “皇上,那谁来接替国子监祭酒、司业?”

    解缙小心地问道。

    朱允?伤妓髁讼拢?溃骸暗骱擦衷罕嘈扪钍科娼?牍?蛹啵?H渭谰疲?嘈蘩钪靖瘴?疽怠A硗猓?饰使?蛹啵??瓜胫率耍?蘧?圆蛔枥埂!

    解缙听闻朱允?傻挠锲??阒??蛹嗟那氪牵?闭媸侨悄樟嘶噬希?魃鞯厮档溃骸盎噬希?钪靖占父鲈轮?盎故枪?蛹嗟募嗌??缃裆?嗡疽担?遣皇翘?炝诵?!

    朱允?傻拖峦罚?绦?础冻踅资?А罚?档溃骸叭司∑溆茫?彀伞!

    “遵旨。”

    解缙施礼告退,却没有返回内阁,而是直接出了皇宫,去了翰林院。

    对于杨士奇,解缙很是看重,皇上将其提升为国子监祭酒,也是给出了一个极大的暗示,未来的杨士奇,很可能会成为礼部尚书,乃至内阁大臣。

    在一间书房中,解缙见到了杨士奇与李志刚。

    三人施礼分坐之后,解缙凝眸看向杨士奇,轻轻说道:“

    杨编修,程师周请辞祭酒,皇上已然恩准,现命你来接替祭酒一职,统管国子监。”

    杨士奇面无波动,轻轻起身,沉稳如常,道:“必不辱命。”

    解缙暗暗点头,然后看向李志刚,道:“你来接替张智,为国子监司业。”

    “我?”

    李志刚顿时站了起来,满是惊讶与诧异,似乎怀疑解缙的话,但转瞬之间,脸上便浮现出了笑意,兴奋之情溢于言表,对着武英殿的方向拱了拱手,道:“臣必不负皇上重托。”

    解缙暗暗惊叹。

    杨士奇与李志刚虽然年纪相当,都是三十出头,但李志刚的城府与沉稳,远不如杨士奇。

    仅此而看,杨士奇的未来成就,必是不凡。

    在解缙走后,李志刚欣喜地对杨士奇说道:“祭酒大人,下差之后,可愿温酒一壶?”

    杨士奇微微摇头,沉稳地说道:“李兄,在朝廷任命尚未下达之前,我们还是翰林院编修,既是编修,如何能休息?《太祖实录》正是用人时,我等需做好才是。”

    李志刚骤然惊醒,对杨士奇深施一礼,道:“杨兄心如泰山,稳重无双,是我心性不足,应自罚抄写《大学》。”

    杨士奇淡然一笑,拍了三下李志刚的肩膀,轻松地走了。

    李志刚回味着:“拍我三下肩膀,莫不是让我抄写三遍《大学》?亏了亏了……”

    翰林学士方孝孺最近很是低调,虽然拥有监察内阁的权利,却很少参与内阁事务之中,而是一心扑在了《太祖实录》上。

    这一点与朱允?傻男乃疾荒倍?稀

    朱允?珊芮宄??叫⑷婺耸茄?首谑Γ?钦嬲?拇笕澹?欢?庵执笕澹?茄?跣偷模??皇鞘蹈尚偷摹

    用他研读学问,修订图书,是一件好事,但若是用他治国,那大明天下,恐怕也只能重回周王朝了。

    至于翰林侍讲姚广孝,一个古怪的僧人,能与他交流的并不多,除了杨士奇、李志刚与偶尔串门的解缙、夏元吉外,没人会找他。

    而此时的姚广孝,并不在翰林院,而是在中军都督府,见证着一个伟大的历史时刻。

    一个永载史册,新军制的诞生!
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(免注册),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。